羅伯特·麥克唐納德
加里·格拉夫曼
威廉·納波雷
名師上講臺,有如名角登場,其舉手投足間的精彩,給學生帶來的助益,遠高于一般老師。
三位名師輪流登臺
現年87歲的格拉夫曼曾任柯蒂斯音樂學院院長,在校時曾兼任鋼琴與室內樂教學。中國青年鋼琴家郎朗、王羽佳、張昊辰,都是他的得意門生。
上音鋼琴系主任李堅與格拉夫曼相交多年,在他的印象里,格拉夫曼教學的一大特點是從不輕易改變一個學生,“所以你看郎朗、王羽佳、張昊辰個性都不一樣,看不出是同一個老師教的。他要學生發揮100%的潛力,而不是按照他的模子出來。”至今,格拉夫曼仍以為數不多的左手鋼琴家的身份活躍在舞臺上,很活潑,亦不見老態,“就是一個老頑童。”
麥克唐納德可稱當今紐約最當紅的鋼琴老師。他同時執教于世界音樂名府茱莉亞音樂學院、柯蒂斯音樂學院,極擅德奧作品,無論教學還是演奏,都有深厚根基。
納波雷出生于美國,近年卻頻繁在歐洲開展藝術活動。2002年,他與“鋼琴女王”瑪塔·阿格里奇在意大利創辦了科莫鋼琴藝術學院,一年只招7名學生,40多位大師輪番執教,嚴苛的教學制度培養出不少拿國際大獎的學生。
12月,三位大師或以單人、兩人、三人等形式,輪流登臺執教開講。兩人或三人同臺執教,類似頭腦風暴或三堂會審,在鋼琴教育界并不多見。針對同一位學生、同一首曲目、同一種演奏風格,他們都有可能看法不一,診斷方法亦各異。
“挑最好的學生教”
十二三歲時,李堅曾聽過鋼琴家傅聰彈琴講課,至今印象深刻。所以,他亦希望現在的孩子能有同樣機會,得名師提拔和點撥。
挑選受教學生的標準是什么?“最好或最有潛力的學生。”
“最好”的學生還需要教嗎?“最好的人有最好的教法,最好的學生也會有很多問題。”李堅笑說,就像他彈琴仍免不了問題,大師們會從不同角度和層面來教學生。在他看來,怎么挑好苗子,這些專家最有眼力,“他們聽幾秒就知道這孩子有沒有戲。”
“什么叫好,彈得干凈、快、準、響?他的技巧很好,但也可能缺東西,比如音樂性不夠。”通過大師班,李堅也希望借機探討中國鋼琴教育的現狀,“中國鋼琴學生的基礎打得很好,但在國際比賽會吃虧,一般第一輪就被刷下來了。他們不要這種人,要的是有瑕疵、有人性、有想法、有文化底子、有其他音樂知識的人。大師可以教這些。”
除了獨奏,三位大師在室內樂教學和演奏上同樣經驗豐富,而這也恰是中國古典音樂教育最缺失的地方。
“學鋼琴的人很慘,從小都是一個人彈,三面墻,一面窗,進了學校也沒人教室內樂。”在李堅觀察看來,國內大部分鋼琴老師、學生都不知室內樂為何物,他們不知如何重奏、怎么跟人合作,“沒練過室內樂,獨奏就彈不好,為什么?鋼琴就是一種變相的室內樂,它有不同聲部,交響樂也是一種大型室內樂,室內樂是所有古典音樂的根底。”